海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 准备海外参展应当做哪些准备工作?

准备海外参展应当做哪些准备工作?
2024-11-01 17:58:00 阅读

    凡事预则立,展会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参展前的准备是关键环节,需要精心筹备,以便实现参展目标。

    安排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参展前,企业应安排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处理展会现场的知识产权事宜,就参展可能遭遇的各类情况做好统筹准备,并在有知识产权纠纷发生时进行响应处理。

    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除做好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各类预先准备工作之外,还应收集展会所在地的纠纷援助机构信息,包括展会举办方及我国有关部门派驻展会的知识产权工作站,国内有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以备在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各方协助和支持。

    另外,依照产业的竞争特点和展会的历年执法情况,在有可能侵权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在国内组建危机处理团队,一方面协助海外参展团队处理现场危机,另一方面协调应对和尽力消除该危机在国内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建议危机处理团队中有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总负责人,团队可包括法务人员、媒体公关人员、研发人员等。法务人员负责处理从现场传递回来的法律文件,快速进行知识产权分析,与海外现场的律师进行沟通,并准备提供后续法律支持文件。媒体公关人员负责制定媒体宣传策略,与国内外媒体沟通,向主管政府部门汇报事件情况。研发人员负责分析被查抄产品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意见。

    了解参展地的展会规则

    美国展会相关知识产权规则

    德国展会相关知识产权规则

    法国展会相关知识产权规则

    审核参展产品和布展材料

    参展企业应针对参展产品和参展材料,结合参展地的知识产权规则进行分析评议,研判风险。企业应尽量选择市场份额大、没有知识产权风险或风险可承担的产品和材料参展。

    参展产品和材料可能同时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通常,应在技术上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是否侵犯他人的专利权进行分析;对产品及其包装上的标志是否侵犯他人商标权进行检索分析;在产品说明书、宣传资料和广告材料(展台展板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计算机软件、广告语、宣传彩页、宣传视频音频资料、公司中英文网站等)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的版权进行分析。

    准备知识产权相关材料

    证明对知识产权合法拥有的证书,获得的许可证,以及可以证明合理使用知识产权的材料、法律依据、初步证据等既是企业参展的护身符,同时也是企业打击他人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利器。企业在参展前应充分准备,具体清单参见下表。

    海外参展展前准备材料清单

    预设知识产权专项资金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参展资金中预留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费用,提交海关备案和保护信函的费用,聘请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费用,后期民事诉讼程序的费用,提起赔偿诉讼的费用以及请求专利无效的费用等。

    采取风险防范规避措施

    针对参展中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被他人侵犯的风险,展前可采取海关备案、获取知识产权、开展规避设计和协商谈判、攻防布控、收集侵权证据和联合参展等多种防范规避措施。

\

    海关备案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实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海关可根据权利人的海关备案对过境侵权产品采取强制扣押等措施。参展企业一方面应查询与参展产品关联度较大的知识产权是否已在国经海关进行备案,提前进行风险布控;另一方面也应将自身在参展地获得的知识产权进行海关备案,以阻击竞争对手。

    获取保护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只有在参展地申请并获得权利的知识产权才能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因此,企业在参展前,应确保自身的知识产权在当地获得保护,一方面可防止企业产品被低成本模仿,另一方面也防止他人反以权利人的身份指控自己侵权。具体措施包括:涉及创新技术的,及时申请专利;涉及商标的,及时申请注册;涉及版权的,应根据参展地和我国缔结的协定分析国内的作品在当地如何获得保护,进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规避协商

    如果自身产品在参展地有较高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可以考虑采用规避设计绕过对方的知识产权藩篱。例如,提前修改产品技术方案或更换商标标识等,尽力避免落入他人权利保护范围。如果是在临展前才发现准备好的参展产品、材料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企业应及时与权利人进行协商谈判,力求获得知识产权许可,扫清参展前障碍。

    攻防布控

    企业如果无法通过规避设计或协商谈判的方式化解风险,也可以采取一系列攻防布控措施提高对抗筹码。例如,对于专利风险,企业可以在参展前主动请求宣告风险专利无效,或针对他人专利的相关技术申请外围专利以求获得交叉许可。

    收集证据

    参展前,企业可以对其他参展商涉嫌侵权的竞争性产品进行初步调查。如通过登录竞争对手网站等方式获取竞争对手可能参展的新产品信息,就其涉嫌侵权的产品作必要的对比分析,委托专业律师寄发警告信,预先阻止涉嫌侵权人参展。

    联合参展

    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联盟、加入行业协会等形式与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联合参展,共同抵抗知识产权风险。

【上一篇】海外参展应当关注哪些知... 【下一篇】德国展会相关知识产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