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目录
印度特区的竞争力超过日本经济特区
2014-11-10 10:23:00 阅读次
随着香港经济重心向中国大陆转移,逐步成为中国大陆真正的国际性经济特区,日本积极筹建自己的经济特区,力图培育出“日本的香港”,以带动日本知识经济实现重新崛起。不过,日本历史上的多次工业崛起与其所处的亚洲经济生态有一定关系,如亚洲的印度经济圈长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形成与日本匹敌的开放、竞争格局,这使日本凭借畸形、片面的内部改革就能赢得对印度经济圈的竞争优势。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印度经济圈的特区竞争力正在全面赶超日本。如果日本不对其国内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其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将率先崩溃,并可能引发整个日本经济出现全面衰退。
一、印度特区的经济竞争力超过日本特区
印度的经济崛起,有赖于“印度的香港”--毛里求斯。在英国法基础上,毛里求斯建立了开放、自由的金融、保险市场,实行高度优惠的财税政策。其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经注册即可营业;银行利率全面放开,由各商业银行自行决定;该国也没有外汇管制,当地货币卢比可与外币自由兑换。在税收方面,毛里求斯对出口加工区企业免公司所得税、红利税,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免税,80%的进口商品都免征进口税。原则上,毛里求斯企业的股票买卖无需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而且,投资者有权自由汇出股票收益并免征股息和资本所得税。
毛里求斯本国市场狭小,但拥有优惠的国外市场准入条件。如在欧洲市场,由于毛里求斯是洛美协定成员国,根据该协定,它的产品向欧盟出口享受无配额免关税待遇。在美国市场,2000年9月生效的《非洲法案》也为毛里求斯打开了美国市场。
现在,毛里求斯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自由港和离岸金融、离岸公司中心,在离岸业务领域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任何日本经济特区。为了帮助印度企业使用毛里求斯的政策资源,毛里求斯要求在该国注册的公司董事必须有本地人。因为该国大部分人口是印度裔,这个规定使毛里求斯的各项政策更适合服务于印度投资人。
除了毛里求斯这个“印度的境外特区”,印度国内还在诺伊达市、古尔冈市等地区设立了经济特区。在财税、工商、金融政策等领域,这些特区的竞争力也超过日本经济特区。
如从表中国际权威机构对国家竞争力的排名看,日本政府效率、商业效率两大指标长期落后于印度、阿联酋等亚洲国家,仅在第三项指标“经济表现”上暂时领先。不过,印度特区的政府效率、商业效率远远超过日本特区,这使印度经济特区的经济竞争力超过日本特区。
二、印度特区的司法竞争力超过日本特区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国外制造并在国外销售的产品收入几乎接近日本GDP总额。日本企业外逃引发了日本国内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为此,日本近几届政府积极创建国内经济特区和企业总部基地,努力改善国内环境,吸引日本企业回迁国内。但是,其效果却非常差。
为什么日本企业不愿意从海外回迁到日本国内的经济特区呢?毛里求斯官员在2013年6月的联合国会议上指出,日本司法制度不符合国际潮流,对企业和个人缺乏保护,这使日本很难吸引国际资本,更不适合国际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如日本刑事强制措施启动后,律师不在场的询问可作为呈堂证供。相比之下,毛里求斯,以及欧美和印度等国家一般不承认这种询问的证据力,在毛里求斯、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家,通过违法询问或者违法程序发现的其他证据,也不能作为呈堂证供。与日本不同,这些国家对住所、人身的搜查,。
为此,这些国家对案件的司法取证工作非常谨慎,极力避免通过轻率地惩罚已经发生的错误而引发新的悲剧。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是一个国际组织,它发布全球司法竞争力排行榜上,毛里求斯、印度都远远超过日本。尤其印度的诺伊达、古尔冈等经济特区正在积极兴建小型自治市,把本地的立法权、司法权、警察权、行政权等都交给本地居民和入驻企业。这样,印度经济特区的司法竞争力会更强。
总之,毛里求斯官员在2013年6月的联合国会议上批评日本的言论曝光后,国际专家们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认为日本经济、司法竞争力较低,其全面衰落已无法挽回。如长期从事毛里求斯法律服务的南非著名律师迈克·诺兰(Mike Nolan)指出,在2010年,韩国三星电子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已超过日本15家最大科技公司的总和。他说,“日本虽然最早提出知识产权战略。它却将是第一个因为制度落后被高科技产业抛弃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看,仅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没有配套的经济、司法制度改革,日本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崩溃。
(信息来源:知识产权竞争动态)